行业动态
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,与城镇化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相比,农业现代化尚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,国土部王世元副部长指出:今后中国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就是土地整理,全国土地收益如果按规定足额收取,每年将有1000亿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,做好此项工作可以突围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困境。
从当前各地市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的情况来看,存在很大一部分已审批未开工和开工多年未验收的项目,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模式混乱、实施思路不清,工程质量不高。
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,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,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,通过有效的计划、组织、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。项目管理的最简单形式是一系列遵循次序的活动,也就是项目管理的程序。无论什么环境下,这个程序都是固定不变的,这个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:一是项目界定阶段;二是项目计划阶段;三是项目执行阶段;四是项目移交阶段;五是项目总结阶段。
要想在土地整理项目中推广项目管理,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:
1、前期介入,从项目的选址,范围的界定就进入管理,为后期的项目实施奠定基础;
2、在项目申报阶段,做好辅助申报工作,全面掌握项目的审批进程;
3、项目设计阶段,要引入监理制度进行管理,以便设计内容能够实地施工;
4、项目施工阶段,应该实行代管制,对一些管理环节薄弱,人力不够的承担单位,要进行雇佣有资质有能力的单位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监管,以确保工程质量;
5、移交验收阶段,对施工、监理单位提交的档案资料要进行严格审查,为申请省级验收做好铺垫。
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,若按理想模式进行实施管理,相对来说,可以达到以下效果:
1、在管理上既能解决行政管理部门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实质性的管理,又能防止出现“关系工程”、“条子工程”的现象,还能让乡(镇)、行政村能切切实实地参与管理,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数量,更有利于完成上级下达的硬任务。
2、在资金运作上,既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运作,及时到位,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,还能从制度上防止和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。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,既能体现政府的行政管理,又能从制度上保证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管理走向社会化、市场化。